文章末尾关注
川货出川Yeah
【微信公众号】【抖音】
第一时间发现正能量的故事
正文👇 👇 👇
产品介绍
泸州桂圆,四川省泸州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桂圆,又名龙眼,属于常绿乔木,能够加工成桂圆肉。泸州桂圆主要品种有大乌圆、广眼、石硖三种引,以肉厚鲜嫩、色泽晶莹、果汁香甜、风味隽美,富含糖份和多种维生素而闻名。
桂圆香甜爽滑,具有多种食疗作用,不过桂圆多吃了容易上火,因此,虚火偏旺者不宜多食。另外,患有风寒感冒、消化不良的人群及孕期妇女也要谨慎食用。
2010年4月16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泸州桂圆”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历史渊源
泸州桂圆又名泸州龙眼,已有2000多年的种植历史,而在1600年前,就有生产盛貌了。
1世纪,后汉杨孚著《南裔异物志》载:“龙眼、荔枝生朱提,南广县、犍为、僰道县,随江东至巴郡江州县,往往有荔枝树高五、六丈,常以夏生其实赤可食。龙眼似荔枝,其实亦可食”,泸州则位于宜宾(僰道县)至重庆(巴郡)随江之间。
3世纪,泸州桂圆栽培已有相当规模,左思著《蜀都赋》描述:“旁挺龙目,侧生荔枝,布绿叶之萋萋,结彩实之离离,迎隆冬而不调,常曝曝而猗猗”。
北宋嘉佑四年(1059年)秋,苏东坡父子乘船途经泸州张坝江心时,见张坝的桂圆树上果实累累,村童在林中拾果,不禁生情,即兴吟出“累累龙眼压枝低,雨打风吹欲惋泥。幸免儿曹攀折苦,园东饱啖到园西。”的诗句,展现出张坝桂圆丰收时孩童欢乐的景象。
民国《泸县志》载:“桂圆:蜀都赋曰旁挺龙目,侧生荔枝,南裔志曰龙眼、荔枝生朱提,南广县、犍为、僰道县随江东至巴郡江州县是此二物旧为泸产,今犹为农家副产收入之大宗,销路上至川西各县,下到渝、万、宜、沙,黔省尤占多数,每年生产干货约达四、五十万斤(注:折鲜桂圆120—150万斤)以上,平均每年收入可达十余万元(注:银元)”,可见当时泸州桂圆已经是当地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了。
1949年,泸州桂圆面积已经达到1万余亩,9.5万株,产量4023吨。
20世纪50、60年代,泸州桂圆最高年产五、六百万斤。
20世纪70、80年代,泸州市委、市政府组织桂圆单株选种和复壮更新等工作,选育了蜀冠、泸丰、泸早三个地方品种。1985年,泸州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保护桂圆树的布告》。
1986年10月10日,泸州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决议,泸州市树为桂圆树,为泸州桂圆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世纪90年代以后,桂圆生产基地被列入泸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目标。泸州市利用世界银行贷款长江水果开发项目、“日援”贷款项目,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整合各种涉农项目,新发展晚熟桂圆8万亩,集中打造泸县潮河镇、海潮镇,江阳区黄舣镇、龙马潭区特兴镇等桂圆产业带、产业片,带动全市桂圆产业发展。
产业布局
泸州市位于四川省东南部,东邻重庆、贵州,南界贵州、云南,西连宜宾、自贡,北接内江、重庆。泸州桂圆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四川省泸州市辖区的江阳区、纳溪区、龙马潭区、泸县、合江县、叙永县等6个区县102个乡镇(街道),界于东经105°08′—106°28′、北纬27°39′—29°20′之间。
2008年,泸州市桂圆栽培面积11.88万亩,常年产量达到1.5万吨左右,面积和产量均占四川省95%以上。
2010年,泸州桂圆保护面积2万公顷,年产量30万吨。
2017年,泸州市桂圆产量在8万吨,相比2016年增产达30%左右。
2018年,泸州桂圆的产量估计在7万吨左右。
产品特点
外在感官:泸州桂圆果穗大,果粒分布均匀紧凑。果实圆形、中大,大小均匀,果顶浑圆,果肩平,果基平,龟裂纹明显,果肩具放射纹,果肉厚、乳白色、半透明,离核,肉质细脆、化渣,味浓甜,有香气,种子小黑褐色或棕褐色,有光泽。泸州桂圆是全国最晚熟的鲜果桂圆,沿海一般在6—8月上市,泸州桂圆熟期在8月中旬至10中旬,其中泸早一号8月中旬成熟,蜀冠、泸丰9月上中旬成熟,最晚的泸晚一号、泸晚二号可在10月中旬成熟。
内在品质:泸州桂圆可食率≥53.0%,可溶性固形物≥17.0%,总糖≥14.5%,总酸≤1.2克/千克,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既是鲜食的时令佳果,制干又是医药珍贵的滋补品。
产地环境
土壤地貌:地貌特征——泸州市位于四川盆地南缘与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地势北低南高。北部为河谷、低中丘陵。南部连接云贵高原、属大娄山北麓,为低山。东南紧靠云贵高原过渡褶皱边缘,西北远邻褶皱秦岭,近属川东褶皱带向南延伸逐渐倾没的地带,受褶皱影响甚微,地势平缓。境内浅丘密布,海拔高度203—1789米,大部分在海拔600米以下,由于纬度较低,海拔相对高差大,地形地貌复杂,形成了许多有利于桂圆生长的河谷、浅丘小气候区,泸州桂圆多种于此。土壤特征——泸州市境内土壤多为沙溪庙组、自流井组等母岩风化而成的紫色土和沿“两江五河”台阶新、老冲积地,土层80—100厘米以上,pH值5.5—7.5,土壤养分平均有机质1.52%,全氮0.08%,全磷0.049%,全钾1.025%。土壤矿物质养分丰富,胶体品质较好,形成了泸州桂圆独特的香味与口感。
水文情况:泸州市境内长江自西向东横贯境内,沱江、永宁河、赤水河、濑溪河、龙溪河、习水河等交织成网。境内长江航道133千米,入境水量2420.8亿立方米,每年地表径流量55.85亿立方米,地下水源储蓄量10.63亿立方米,可开采地下水资源4.25亿立方米,全市现有水利工程34963处,蓄水能力6.4576亿方,供水能力4.5092亿方,其中水库438座,库容2.7709亿方,提灌方便,对发展泸州桂圆极为有利。
气候情况:泸州市地处四川盆地南缘,是云、贵、川“热区金三角”组成部分,属川南暖区,北部具有准南亚热带气候特点,南部山区立体气候明显,泸州桂圆分布在北部河谷和低、中丘陵地区,气温较高,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无霜期长,温、光、水同季,季风气候明显。年均温18—18.6℃,≥10℃年积温5735.7—6230.0℃,一月均温7.0—7.8℃,极端最低温-2.4℃;年日照1288—1400小时左右,无霜期350天左右;年降雨量1142毫米,相对湿度84%。桂圆喜温忌冻,是典型的南亚热带果树,适宜区平均温20—22℃,年积温6500—7000℃,极端最低温-1.5—2.4℃,冬季需有相对低温才有利于花芽分化。泸州≥10℃年积温略低于桂圆适宜区所需年积温,因此,泸州桂圆“大小年”结果现象表现较为突出,但冬季温度相对较低,有利桂圆花芽分化,温、光、水同季有利于果实发育。同时,桂圆的生长要求年平均温度达到20℃以上时较为适宜,而泸州市年平均温度只有18℃左右。
产品荣誉
2004年,泸州市江阳区、泸县桂圆基地获得农业部南亚热作名优基地认证,泸州市农科所获得农业部南亚热带作物名优基地与良种繁育基地称号。
2006年,泸州市江阳区桂圆基地被命名为“四川省龙眼标准化示范区”,被中国果品协会授予“中国优质果品重点县(区)”称号,张坝桂圆林风景区首批获得“国家观光农业风景区”、“国家级AA级农业旅游示范点”称号。泸县潮河后湾桂圆获四川名牌农产品称号;江阳区“圆元”牌桂圆获“中华名果”称号。
2010年04月16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泸州桂圆”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更多👇👇👇
【推荐】四川原汁原味原产地水果!
【故事】四川水果背后的英雄赞歌!
【专题】为共和国奋斗终身的战士!
还有什么呢?
原创文章,作者:LZY画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ccy.com/08/pangtinglongmuceshenglizhi2000nianqiandemeishiluzhouguiyuan/